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应用研究

  • 高强度间歇运动改善定量负荷运动心率效果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杨晓琳;李燕春;包大鹏;梅涛;周多奇;乌云格日勒;聂晶;夏小慧;张之豪;顾壮壮;何子红;

    目的:安静心率、运动中心率的增加以及运动后心率恢复是全因死亡率的预测因子,是运动健身中最常用的监控指标。本研究旨在分析高强度间歇运动(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改善定量负荷运动心率个体差异的表型和遗传因素,构建运动心率改善效果预测模型,为个体化运动健身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240名身体活动不足健康成年人完成12周HIIT,提取血液白细胞DNA进行全基因组解析,通过包括520多万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筛选影响运动心率改善效果的遗传标记,构建运动心率改善效果分子标记预测模型;计算权重后的多基因预测评分(polygenic predictor score,PPS),联合表型和遗传指标通过线性逐步回归构建运动心率改善效果预测模型。结果:(1)12周HIIT后,定量负荷运动心率显著下降(P<0.05),但效果存在个体差异,27%的受试者未有效降低运动心率(ΔHR≥0);(2)表型指标中初始运动心率、性别和年龄是HIIT改善运动心率效果的预测因子,可解释24.5%的效果差异;(3)基于GWAS筛选出12个效果相关SNPs(P<1×10~(-5)),去除冗余,由其中10个SNPs构建的分子标记预测模型可解释训练效果差异的37.7%,单个SNP的解释度在1.2%~8.1%;PPS高于11.45分时,HIIT对运动心率降低完全无效(ΔHR≥0),当PPS低于-7.728分时,HIIT改善运动心率效果最好(ES<-0.8)。(4)联合表型和遗传指标构建的综合预测模型中,PPS、初始运动心率、性别和年龄是HIIT改善运动心率效果的预测因子,可在62.5%的程度上共同解释HIIT改善运动心率效果个体差异。结论:多基因预测评分、初始运动心率、性别和年龄可有效预测HIIT改善定量负荷运动心率效果个体差异。受试者的PPS高于11.45分时无训练效果,低于-7.728分时效果最佳。基于遗传和表型因素构建的运动心率改善效果预测模型将为制定效益最大化的个体化运动健身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2023年07期 v.42 505-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2K]
    [下载次数: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3~6岁儿童24小时动作行为与体脂率的关联性研究

    常振亚;王玲;王树明;

    目的:探究3~6岁儿童24小时动作行为(睡眠,静坐行为,身体活动)是否与体脂率相关,以及24小时动作行为中身体行为的时间改变与体脂率变化的剂量-效应。方法:以373名学龄前儿童(男童195名,女童178名)为被试,使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测量身体活动和静坐行为,使用睡眠问卷调查睡眠时长,使用儿童型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体脂率,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成分数据分析对它们之间的关联进行探究。结果:(1)24小时动作行为的时间分布与体脂率的整体关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2)相对于其他身体行为,仅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和体脂率相关具有显著性(P<0.01);(3)伴随MVPA等时替代其他行为时间的增加,体脂率下降,然而一旦其他行为尤其是低强度身体活动(LPA)等时替代MVPA的时间增加,体脂率会迅速上升;(4)MVPA不变时,LPA和睡眠时长(SP)等时替代静坐行为(SB)以及SP等时替代LPA部分时间以后,体脂率也有所下降。结论:不同身体行为所花费时间的相互替代与3~6岁儿童体脂率的关联不同,其中MVPA的时间占比尤为重要。未来教育者改善3~6岁儿童的体脂率时需着眼于行为整体,其中通过增加MVPA和降低LPA是改善3~6岁儿童体脂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2023年07期 v.42 518-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3K]
    [下载次数:5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赛艇测功仪2000 m全力划过程中不同分段的血液代谢组学研究

    林家仕;姚安;蒋国用;元曹安;陈建明;王向党;秦宇飞;

    目的:探究赛艇测功仪2000 m全力划过程中不同分段的血液代谢组学特征,分析不同分段与供能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12名男子赛艇运动员(一级运动员)在4天内依次进行赛艇测功仪2000 m全力划及过程中500、1000和1500 m模拟划测试,采集测试前安静状态和每次运动后即刻的肘静脉血样(分别标记为A、B、C、D和E组),基于高效化学同位素标记-液质联用(LC-MS)代谢组学技术进行分析。采用IsoMS Pro 1.2.15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PCA、PLS-DA)和火山图分析遴选出差异代谢物。差异代谢物通过MetaboAnalyst 5.0平台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并结合Nova MT代谢组学数据库与HMDB在线数据库来注释潜在生物标志物和评估它们的生物学作用。结果:与A组(安静)相比,C组(500 m)运动后即刻的L-赖氨酸、鸟氨酸、丝氨酸、甘氨酸、4-羟脯氨酸和胱氨酸显著减少(P<0.01),N-甲基-L-谷氨酸、泛酸、对羟基苯乙酰甘氨酸、肌酐和腺嘌呤显著增加(P<0.01);与C组(500 m)相比,D组(1000 m)运动后即刻的4-羟脯氨酸、甘氨酸、四氢嘧啶、L-缬氨酸和5-氨基戊酸显著减少(P<0.01),泛酸、抗坏血酸、对羟基苯乙酰甘氨酸、次黄嘌呤、磷酸乙醇胺、3-亚砜-L-丙氨酸、N-甲基-L-谷氨酸、胱氨酸、高香草酸和腺嘌呤显著增加(P<0.01);与D组(1000 m)相比,E组(1500 m)运动后即刻的吲哚-3-羧酸显著减少(P<0.01),次黄嘌呤和抗坏血酸显著增加(P<0.01);与E组(1500 m)相比,B组(2000 m)运动后即刻的茶碱显著减少(P<0.01),4-羟脯氨酸、甘氨酸、次黄嘌呤、抗坏血酸、氨基己二酸和甲硫氨酸显著增加(P<0.01)。结论:有氧代谢、无氧代谢和氧化应激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显著影响赛艇测功仪2000 m全力划过程中不同分段的供能和运动表现,其中,泛酸、N-甲基-L-谷氨酸、腺嘌呤和次黄嘌呤等无氧代谢产物在0~500 m分段或1500~2000 m分段发生显著变化,可作为鉴别赛艇运动员无氧供能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2023年07期 v.42 527-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3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 ]
  • 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中骨挫伤磁共振成像特征及意义

    刘超;尹科;阳志军;刘岸松;戴祝;

    目的:探讨急性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ment,ACL)损伤中骨挫伤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影像特征及意义。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膝关节MRI中ACL损伤部位,分为四组:A组,股骨端断裂,29例;B组,体部断裂,32例;C组,胫骨端断裂,3例;D组,胫骨髁间棘止点撕脱性骨折,20例。分别在MRI矢状面、冠状面T2WI脂肪抑制序列中选取股骨、胫骨骨挫伤面积最大的层面,测量骨挫伤的前后缘距离及中心点距离股骨、胫骨前缘的距离,左右缘距离及其中心点距离股骨、胫骨平台内缘的距离。结果:矢状面,D组较A组及B组胫骨挫伤范围明显增大(P<0.05);D组较A组及B组胫骨挫伤位置明显偏前(P<0.05)。矢状面D组较A组股骨挫伤范围明显增大(P<0.05);D组较A组股骨挫伤位置明显偏后(P<0.05)。冠状位,D组较A组及B组胫骨挫伤范围明显增大(P<0.05);D组较A组胫骨挫伤位置明显偏内(P<0.05)。冠状位上4组患者股骨挫伤范围差异无显著性(P>0.05),挫伤位置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相比急性ACL实质部断裂,急性ACL胫骨髁间棘止点撕脱骨折挫伤范围更大,胫骨端挫伤位置更偏前、偏内,股骨端挫伤位置更偏后。

    2023年07期 v.42 540-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内、外侧半月板后部复杂损伤的修复重建

    汤明;文华伟;张绍华;方禹舜;李涛;李亚楠;张青松;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合并内、外侧半月板后部复杂损伤修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33例接受ACL重建手术的患者,且术中同时重建修复了外侧半月板后根部(LMPR)损伤及内侧半月板RAMP区(RAMP)损伤。根据术前患膝的轴移分度分为两组:低度轴移组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16~41岁(平均26.6±8.19岁);高度轴移组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7~43岁(平均25.4±9.64岁)。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1年、术后2年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以及术后2年的轴移分度和患膝MRI,评估ACL及内、外侧半月板后部损伤的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24~60个月(平均32.8±16.6个月)。手术时间为98±21.4 min。两组术后1年、术后2年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均<0.001)。术前轴移分度:低度轴移组25例(1度15例,2度10例),高度轴移组8例(3度);术后2年轴移分度:低度轴移组1度降为0度15例、2度降为0度3例、2度降为1度7例,高度轴移组3度降为0度1例、3度降为1度4例、3度降为2度3例;术后2年低度轴移组MRI评估RAMP损伤愈合率为92%,LMPR损伤愈合率为88%;高度轴移组RAMP损伤愈合率为75%,LMPR损伤愈合率为75%。并发症情况:无手术部位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情况,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5例,经3月抗凝治疗后好转,无肺栓塞或死亡发生。结论:针对ACL断裂同时合并RAMP及LMPR损伤的患者,可通过重建ACL的同时修复内、外侧半月板后部复杂撕裂,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改善轴移分度,提升功能评分,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且操作复杂,需配合专用修复工具,故需要重视术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

    2023年07期 v.42 547-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作者·读者·编者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刊核心库

    本刊讯;

    <正>[本刊讯]经过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定量遴选、专家定性评估,《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入选CSCD源刊核心库。详见http://sciencechina.cn/

    2023年07期 v.42 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6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本刊对论文中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正>根据国家科学技术部1988年颁布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1998年颁布的《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对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的描述,要求写清楚以下事项:(1)品种、品系及亚系的确切名称;(2)遗传背景或其来源;(3)微生物检测状况;(4)性别、年龄、体重;(5)质量等级及合格证书编号;(6)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7)健康状况;(8)对实验动物的处理方式。

    2023年07期 v.42 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本刊对期刊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要求

    <正>本刊执行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期刊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序号]作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页-止页.注意:(1)文献作者为1-3名时需全部列出,超过3名时,列出前3名,后面加“,等(et al)”。

    2023年07期 v.42 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编辑部重要声明

    <正>1.本刊从未委托任何机构或个人代理投稿及相关事宜,且不会向作者提供个人转账汇款账号。2.本刊官方网站(投稿系统)网址:www.cjsm.org.cn,http//ydyx.chinajournal.net.cn;Email:cjsm@vip.163.com;联系电话:010-67192754,67192756。编辑部在此提醒广大作者与读者,除以上途径外,其他署名本刊的联系方式均为冒用。如有疑问,请及时联系本刊核实,以免上当受骗。

    2023年07期 v.42 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研究进展

  • 最大乳酸稳态是无氧阈的金标准测试吗?

    李博;刘一平;郭晨;王涛;徐云丽;黎涌明;

    最大乳酸稳态(maximal lactate steady state,MLSS)是持续运动中血乳酸产生与利用的最高平衡状态。尽管长期以来MLSS测试被视为无氧阈的金标准测试,但近些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本文回顾了MLSS的历史和生理学特征,梳理了MLSS面临的质疑和替代测试的有效性。MLSS测试方案中的恒定负荷持续时间和稳态血乳酸的判定标准均缺少充足的生理学依据,MLSS测试方案可能会系统性地高估测试结果。MLSS测试作为无氧阈的金标准测试尚存在不足,但比较MLSS与其他无氧阈测试结果发现,替代测试的相关性较高但一致性不足,且未发现可以替代MLSS测试血乳酸的指标。未来研究应先尝试明确无氧阈的定义与内涵,寻找更加简便的测试方案和无创的测量指标。

    2023年07期 v.42 555-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 ]
  • 白细胞介素13在运动调节代谢灵活性中的作用及机制

    庞文琪;梁计陵;李春艳;寇现娟;钱帅伟;

    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是一种新发现的与运动代谢调控相关的细胞因子。运动可刺激外周组织中的免疫细胞分泌IL-13,进而促进线粒体生物发生,增加脂肪酸氧化,改善葡萄糖代谢,协调蛋白质代谢,并最终提升骨骼肌、心肌、肝脏等组织的代谢灵活性,增强运动代谢适应能力,维持细胞代谢稳态效应。靶向IL-13改善代谢灵活性将为运动治疗代谢疾病提供重要理论参考依据。

    2023年07期 v.42 567-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7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硫化氢对骨骼肌萎缩的调控及其与运动的关系研究进展

    李秀儒;傅力;

    硫化氢(H_2S)是继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CO)之后被发现的一种内源性气体,参与细胞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增殖和分化等多种生物学过程。最新研究发现,H_2S参与骨骼肌代谢的调控并介导了运动改善骨骼肌萎缩的有益效应。本文综述H_2S对骨骼肌萎缩调控及其与运动关系的研究进展,论述H_2S改善骨骼肌萎缩的可能机制,以期为运动防治骨骼肌萎缩及开发靶向H_2S的药物提供新思路。

    2023年07期 v.42 573-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髋关节微不稳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沈林艺;李宏云;

    髋关节微不稳通常指的是髋关节超出生理范围以外的活动引起的髋关节疼痛,伴或不伴有髋关节不稳定的感觉。目前该病缺乏明确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本文从髋关节应用解剖与稳定结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多个方面对髋关节微不稳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以加深读者对该疾病的认识。

    2023年07期 v.42 579-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稿约

    <正>《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为中国科协统一管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专业生物医学学术刊物,以体育与医疗卫生系统从事科研、临床、教学等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教练员和院校广大师生为主要读者对象。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体育、科技、卫生方针政策以及“双百”方针,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运动医学科研与临床工作的重要进展,促进国内外运动医学学术交流,为增强我国国民体质和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服务。

    2023年07期 v.42 586-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