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专家共识

  • 临床运动处方实践专家共识(2025)

    运动是健康促进和慢病预防的主要生活方式干预手段。随着运动处方概念的建立和传播,定制科学运动方案成为助力临床疾病预防、诊疗和康复的重要部分,大量医疗从业者迫切需要基于权威指南并结合临床实践、便于操作的工具式文献参考。“临床运动处方实践专家共识”(以下称为“本共识”)工作组在检索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近二十年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经过多学科专家组多次研讨,形成了此专家共识。本专家共识以临床疾病诊疗为目标,介绍了运动处方门诊的设立条件,重点阐述了包括运动风险筛查、运动安全/能力评估、临床运动处方的制定、再评估与进阶等步骤的规范化流程,注重临床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针对临床多种常见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肾脏病、原发性骨质疏松、乳腺恶性肿瘤、焦虑抑郁症等)及特殊生理时期(孕产期、围绝经期及绝经期),提出运动处方基本建议及注意事项。本专家共识是既往同类工作的重要补充,也标志着运动处方工作向临床实践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025年05期 v.44 341-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5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作者·读者·编者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编辑部重要声明

    <正>1.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机构或个人代理投稿及相关事宜,且不会向作者提供个人转账汇款账号。2. 本刊官方网站(投稿系统)网址:https://ydyx.cbpt.cnki.net或https://ydyx.chinajournal.net.cn;Email:cjsm@vip.163.com;联系电话:010-67192754,67192756。编辑部在此提醒广大作者与读者,除以上途径外,其他署名本刊的联系方式均为冒用。如有疑问,请及时联系本刊核实,以免上当受骗。

    2025年05期 v.44 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本刊对期刊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要求

    <正>本刊执行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期刊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序号]作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页-止页.注意:(1)文献作者为1-3名时需全部列出,超过3名时,列出前3名,后面加“,等(et al)”。(2)英文作者按“姓(全写,首字母大写)+空格+名首字母(大写,两个及以上时首字母之间不空格)”,例如:Prakash RS,Heo S,Voss MW,et al。(3)文献题名句首字母或专有名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均小写。(4)英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例如:J Sci Med Sport。(5)页码要写全。

    2025年05期 v.44 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应用研究

  • 基于W’平衡模型的4分钟低量高强度间歇运动能量代谢特征分析

    杨俊超;卢智慧;李祥鑫;赵雪原;邱俊强;

    目的:探索基于W’平衡(W’balance,W’BAL)模型制定的低量高强度间歇运动(low-volume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LV-HIIT)的能量代谢特征,以评价LV-HIIT是否实现机体无氧和有氧能量供应系统的最大激活。方法:本研究招募28名国家级运动员(年龄20±1岁,身高174±9 cm,体重65.1±9.4 kg)进行递增负荷测试,随后根据该测试结果进行6次恒定负荷力竭运动测试,以及5次低于临界功率(critical power,CP)强度的恒定负荷持续运动测试,在确定最大摄氧量(VO_(2max))、最大累积氧亏(maximal accumulated oxygen deficit,MAOD)、CP和无氧储备量(W prime,W’)之后,随机进行3次LVHIIT。3种LV-HIIT总运动时间均为4 min,每组组间均完全静止休息10 s,每组运动时间为10 s(HIIT_(10/10))、20 s(HIIT_(20/10))和30 s(HIIT_(30/10)),每组运动强度则根据W’BAL模型确定,并计算累积氧亏(accumulated oxygen deficit,AOD)、净累积氧亏(net accumulated oxygen deficit,NAOD)指标。结果:HIIT_(10/10)、HIIT_(20/10)和HIIT_(30/10)最后10秒的平均摄氧量(oxygen uptake,VO_2)可以达到77%、88%和89%VO_(2max)(P<0.05),HIIT_(10/10)的最后10秒内平均VO_2低于HIIT_(20/10)和HIIT_(30/10)(P<0.05);但HIIT_(20/10)和HIIT_(30/10)的最后10秒内平均VO_2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HIIT_(10/10)、HIIT_(20/10)和HIIT_(30/10)的AOD与个体MAOD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3种LV-HIIT的NAOD均低于MAOD(P<0.05),其中HIIT_(10/10)的NAOD低于HIIT_(20/10)和HIIT_(30/10),HIIT_(20/10)和HIIT_(30/10)的NAOD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基于W’BAL模型设定的HIIT_(20/10)和HIIT_(30/10)实现了有氧与无氧供能系统的高度激活,虽然W’BAL模型具有为LV-HIIT设定运动强度的潜力,但是未来仍需建立适用于特定群体的W’恢复率和适合间歇性运动的CP模型。

    2025年05期 v.44 358-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7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不同高度的外侧楔形鞋垫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单腿落地动作的生物力学特征影响

    陈钰烨;李浩杰;伍勰;

    目的:探讨不同高度外侧楔形鞋垫(lateral wedge insoles,LWI)对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患者单腿落地动作中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招募30名CAI在校大学生(男女各15名),要求所有受试者完成30 cm高度的单腿落地测试,受试者首先进行平底鞋垫(flat insoles,FI)条件下的测试,随后以随机顺序开展3 mm及6 mm LWI的测试。使用Qualisys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和Kistler测力台同步采集数据,分析触地瞬间到身体稳定阶段下肢三关节(髋、膝、踝关节)的运动学及动力学数据。结果:(1)与FI组相比,3 mm LWI和6 mm LWI组触地瞬间髋、膝屈曲角度更大(P<0.001),髋内收(P<0.05,P<0.01)、踝跖屈(P<0.05,P<0.001)及膝外翻角度更小(P<0.05,P<0.001);6 mm LWI组触地瞬间的髋、膝屈曲角度大于3 mm LWI组(P<0.001),踝跖屈角度更小(P<0.001),且其踝触地外翻角度小于FI组(P<0.05)。6 mm LWI组的膝关节峰值屈曲角度(P<0.05)、踝关节峰值外翻角度(P<0.01)以及3 mm LWI组的踝关节峰值外翻角度均大于FI组(P<0.05)。同时,3 mm和6 mm LWI组膝关节屈伸方向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大于FI组(P<0.05,P<0.01),踝关节屈伸方向ROM小于FI组(P<0.001);6 mm LWI组髋关节内收外展方向ROM大于FI组及3 mm LWI组(P<0.001,P<0.05),其踝屈伸方向ROM小于3 mm LWI组(P<0.05)。(2)穿着3 mm LWI和6 mm LWI时最大垂直地面反作用力低于平底鞋垫组(P<0.01),且6 mm LWI组的最大垂直地面反作用力亦低于3 mm LWI组(P<0.001),髋关节屈曲峰值力矩显著更大(P<0.01)且踝关节峰值跖屈力矩更小(P<0.001);同时,6 mm LWI组的踝关节峰值跖屈力矩也小于3 mm LWI组(P<0.05)。(3)穿着6 mm LWI条件下主观舒适度评分优于FI组(P<0.01)。结论:LWI可以改善CAI患者的落地方式,降低地面反作用力和降低踝关节扭伤的风险。6 mm LWI在改善CAI患者单腿落地动作中的下肢三关节触地屈曲角度、踝关节屈伸方向ROM、最大垂直地面反作用力,踝关节峰值跖屈力矩等方面较3 mm LWI更具优势,LWI可作为CAI患者康复期间的穿戴护具来预防踝关节反复扭伤。

    2025年05期 v.44 365-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超声诊断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的价值初探

    赵安琪;沈素红;付嘉好;许派;付卓;耿丰勤;戚伟华;郭文静;

    目的:探讨超声对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schiofemoral impingement syndrome,IFI)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经髋关节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确诊为IFI后又行超声检查且资料完整的56例患者,作为IFI组,其中女性44例,男性12例。同期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女性10例,男性10例。对照组均已完成双侧髋关节超声检查。测量并记录IFI组和对照组的坐骨股骨间隙(ischial femoral space,IFS)及股方肌厚度(quadratus femoris thickness,QFT)。对照组内和IFI组内不同侧别、不同性别测量结果的比较及IFI组与对照组之间测量结果的比较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得出IFS和QFT对IFI进行诊断的最佳界值及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两名医生测量IFI组和对照组双侧IFS、QFT的一致性最佳(ICC>0.8)。正常成人中,男性IFS及QFT均大于女性(P<0.05)。IFI组患侧IFS男性明显大于女性(P<0.05)。IFI组患侧QFT男性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I组患髋IFS较对侧及对照组均变窄(P<0.001),QFT较对侧及对照组均增厚(P<0.001)。超声诊断IFI的IFS及QFT的界值分别为22.93 mm和16.48mm。此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7和0.977,敏感度分别为97.8%和91.8%,特异度分别为98.4%和97.8%。结论:超声可作为诊断IFI的一种可靠技术,IFS变窄及QFT增厚可提示IFI。

    2025年05期 v.44 375-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基础研究

  • PKMYT1在糖皮质激素诱导成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杨成友;罗鸿;王涛;谢志鸿;梁亮;李凡超;吴建华;张飞;彭吾训;

    目的:探讨膜相关酪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PKMYT1)在糖皮质激素(GC)诱导的成骨细胞(OB)凋亡中的作用,为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提供理论基础和治疗靶点。方法:(1)选取小鼠颅盖骨成骨样细胞(MC3T3-E1)进行研究,control组使用普通培养基培养,实验组进行成骨诱导培养,通过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染色(ARS)验证成骨能力。使用不同浓度的GC处理小鼠成骨细胞(mOB),通过膜联蛋白Ⅴ-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增殖,蛋白质免疫印迹(WB)检测抗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促凋亡蛋白切割的半胱天冬酶-3和切割的半胱天冬酶-9(cleaved caspase 3/9)的表达。通过蛋白组学测序找出可能调控GC诱导mOB凋亡的分子。进一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及WB分析PKMYT1表达。(2)选择不同浓度PKMYT1抑制剂GSK-1520489A处理mOB,以筛选合适抑制剂浓度,进一步分组为control组、GC组、GSK-1520489A组和GC+GSK-1520489A组,通过WB检测各组细胞PKMYT1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cleaved caspase 3/9的表达,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性及细胞毒性,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检测细胞增殖,细胞活死染色和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法检测凋亡。(3)使用PKMYT1过表达慢病毒感染mOB,通过免疫荧光、q PCR和WB验证过表达效率。过表达PKMYT1成功后,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GC组、PKMYT1过表达(OE)组和OE+GC组,通过EDU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法和细胞活死染色检测凋亡。(4)为了验证人成骨细胞(hOB)中PKMYT1变化,选取健康人股骨头提取的hOB为control组,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hSANFH)患者股骨头提取的hOB为hSANFH组,通过qPCR和WB检测两组细胞中PKMYT1表达。结果:(1)小鼠颅盖骨成骨样细胞(MC3T3-E1)诱导分化成熟后,在GC作用下,相较于control组,实验组中随着GC浓度增加,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法检测显示mOB凋亡细胞比例增多(P<0.01);CCK8实验显示细胞活性降低(P<0.01);WB检测显示BCL-2表达降低(P<0.01)、cleaved caspase 3/9表达均升高(P<0.01)。蛋白组学测序显示GC处理成熟的mOB后PKMYT1表达降低。(2)不同浓度PKMYT1抑制剂GSK-1520489A处理m OB,随着浓度增加,细胞活性降低,细胞毒性增加(P<0.001)。相对于control组,GSK-1520489A组中m OB增殖减少(P<0.001),mOB凋亡增多(P<0.001);相较于单独使用GC组,使用GC+GSK-1520489A组中m OB增殖减少(P<0.05),mOB凋亡增多(P<0.01)。(3)过表达PKMYT1后,相对于control组,OE组中mOB增殖增加(P<0.001),m OB凋亡未见明显增多(P>0.05)。相对于GC组,OE+GC组中m OB增殖增加(P<0.001),m OB凋亡减少(P<0.001)。(4)在人股骨头组织中提取hOB,q PCR和WB结果表明hSANFH组中PKMYT1表达低于control组(P<0.001)。结论:PKMYT1表达下调促进GC诱导的m OB凋亡;相反,过表达PKMYT1抑制GC诱导的mOB凋亡。PKMYT1可能成为SANFH早期治疗的潜在靶点。

    2025年05期 v.44 381-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2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有氧运动通过诱导训练免疫耐受改善胰岛素抵抗小鼠免疫刺激后糖、脂代谢紊乱

    罗维;高文月;王宇航;刘延松;周越;艾磊;

    目的:探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通过诱导训练免疫耐受改善高脂膳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小鼠免疫刺激后糖、脂代谢紊乱及其潜在机理。方法:从70只C57BL/6雄性小鼠中随机选取18只作为对照组(CON组),剩余小鼠经高脂膳食干预(HFD组)8周建高脂模型。建模后,于CON组和HFD组各随机选取6只小鼠取材检测糖、脂代谢和炎症水平。同时,将HFD组余下小鼠随机分为HFD安静组(HS组)和HFD运动组(HE组),每组16只,均转为普通饲料喂养。HE组实施运动干预8周,运动强度为12 m/min,持续运动60 min/d,5 d/w。8周后,CON组、HS组和HE组均组内随机分为免疫刺激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组]和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组],其中CON-PBS组和CON-LPS组每组6只,HS-PBS组、HS-LPS组、HE-PBS组和HE-LPS组每组8只。LPS组以脂多糖作为免疫刺激,腹腔注射后24小时取材。干预期间检测各组小鼠体重、摄食量,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干预结束后,取血清检测血脂四项;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脏、骨骼肌、脂肪组织中IL-1β、IL-10、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蛋白表达。结果:(1)高脂膳食干预8周后,与CON组相比,HFD组小鼠体重、摄食量和FBG水平均较高(P<0.01),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均较低(P<0.01);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和IL-1β水平均较高(P<0.01)、抗炎因子IL-10水平较低(P<0.01);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中IL-1β和iNOS表达均较高(P<0.05),肝脏组织中IL-10和Arg-1水平较低(P<0.01),脂肪组织中Arg-1水平较低(P<0.01)。(2)转为正常膳食干预8周后,HS-PBS组小鼠体重仍显著高于CON-PBS组(P<0.01),其他指标与CON-PBS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干预后,CON-LPS组和HS-LPS组摄食量均显著低于对应的PBS组(P<0.05);HS-LPS组血清FBG、TG、TC、LDL-C、TNF-α和IL-1β,肝脏和脂肪组织中IL-1β和iNOS,骨骼肌中iNOS均显著高于HSPBS组和CON-LPS组(P<0.05);HS-LPS组血清、骨骼肌和脂肪组织中IL-10,骨骼肌和脂肪组织中Arg-1均显著低于HS-PBS组和CON-LPS组(P<0.05)。(3)同时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后,HE-LPS组血清FBG、TC、LDL-C、TNF-α、IL-1β和IL-10,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中IL-1β、iNOS和IL-10水平均与HE-PBS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HE-LPS组血清FBG、TG、TC、TNF-α、IL-1β,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中IL-1β、iNOS均显著低于HS-LPS组(P<0.05);HE-LPS组血清和肝脏中IL-10,骨骼肌和脂肪组织中IL-10、Arg-1则显著高于HS-LPS组(P<0.05)。结论:8周有氧运动干预有效改善IR小鼠免疫刺激后糖、脂代谢紊乱,其改善效应可能与诱导巨噬细胞免疫耐受,进而减轻继发性免疫刺激导致的过度炎症反应有关。

    2025年05期 v.44 394-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研究进展

  • 抗阻训练诱导神经肌肉适应的时程特征及机制研究进展

    杨楠;吴迎;

    抗阻训练诱导神经肌肉适应性变化的时程特征是运动训练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综述抗阻训练不同训练阶段神经适应和骨骼肌肥大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机制。研究发现:神经适应具有早期性和波动性两个特征。短期神经适应具体机制包括运动单位编码速率增加、皮质脊髓抑制性下降以及兴奋性增加等,而长期抗阻训练则能降低皮质内环路的抑制效应,并减少拮抗肌的激活水平。传统观点认为,骨骼肌生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近期研究却表明,显著的肌肉生长最早可发生于抗阻训练开始后3~4周。骨骼肌肥大增长速率随着训练的进行逐渐减缓并可能最终趋于平稳,这与mTOR信号通路活性降低有关。尽管已有研究部分揭示了神经肌肉适应的时程规律,但长期训练中神经肌肉系统适应特点仍需进一步探究。同时应注意探讨神经适应和骨骼肌肥大时程特点背后的具体机制以及神经与肌肉因素对肌力增长的阶段性贡献,为指导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5期 v.44 405-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汗液乳酸在运动中的应用:从生理学机制到检测技术

    罗志炫;曹梦露;汪军;

    在运动过程中,经常通过监测血乳酸来反映机体的能量代谢状况。血乳酸的采集多为侵入性的,会给运动员身体和心理带来一定的压力。汗液乳酸作为运动过程中极易获得的生物标志物,其与血乳酸相比具有非侵入性、易获取等特点,使其成为运动监控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然而,汗液乳酸在运动人体中的应用还处于初步阶段,存在检测技术与运动环境不匹配、测试流程不规范、与机能状态未建立联系等问题。本文首先对汗液乳酸的生理学机制进行分析,旨在找到其与身体代谢情况的联系;继而对汗液乳酸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进一步规范汗液乳酸的测试流程;最后梳理汗液乳酸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为汗液乳酸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2025年05期 v.44 416-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稿约

    <正>《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为中国科协统一管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专业生物医学学术刊物,以体育与医疗卫生系统从事科研、临床、教学等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教练员和院校广大师生为主要读者对象。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体育、科技、卫生方针政策以及“双百”方针,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运动医学科研与临床工作的重要进展,促进国内外运动医学学术交流,为增强我国国民体质和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服务。

    2025年05期 v.44 423-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欢迎订阅《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正>《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是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生物医学学术期刊。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学院)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中文医学类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500种)收录期刊(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专家委员会)中文生物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中心)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2025年05期 v.44 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